普通物理實驗
GENERAL PHYSICS LABORATORY
課程目標: |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實驗目的: |
本實驗中將實際進行光譜量測。除了接觸光譜測量所需之光學系統與技巧之外,並由實驗數據推算普朗克常數的過程,加強對於Bohr的氫原子模型的了解。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原理: |
本實驗是利用「光譜儀」觀察原子光譜。實驗中所觀察的光譜,是由氫氣放電管所輻射出來在可見光範圍的「巴爾麥系列」(Balmer series)譜線。利用所觀測的光譜線波長,可以推算「蒲朗克常數」(Plank's constant) h的值。
A. 氫原子模型
波爾(Bohr)在1913年提出一個理論模型,來解釋氫原子內部的結構。他的主要假設是:
根據Bohr的模型,電子環繞原子核的向心力即為彼此之間的庫倫力。所以
m為電子質量,v為電子的運動速度,r為軌道半徑。而電子的角動量L為
,而且角動量需符合駐波的條件,所以。根據以上的想法,而電子在的第n層軌道的總能量En,可以用電子的動能與位能的關係來表示為
結合(1)式與角動量的結論化簡之後,總能量En又可改寫為
(3)式即為氫原子內的電子能階。當n = 1時,E1稱之為基態能量(ground
state energy)。而當
時
,此時代表電子已經脫離氫原子核的範圍,或稱之為游離狀態。如果電子由之能階躍遷進入氫原子內n
= 1的電子能階,則會釋放出的能量為
約相當於波長 91 nm的紫外光能量。
本實驗將觀察氫原子光譜中的「巴曼系列」(Balmer Series)。此系列為電子由n >
2的能階躍遷至n =
2的能階時,所輻射出的電磁波。其波長涵蓋可見光的範圍,用肉眼即可觀測。此系列的譜線波長,如表一所示。譜線波長的關係為
表一、氫原子光譜的「巴曼系列」(Balmer Series)波長表。
Transition of n
3→2
4→2
5→2
6→2
7→2
8→2
9→2
Name
H-α
H-β
H-γ
H-δ
H-ε
H-ζ
H-η
Wavelength (nm)
656.3
486.1
434.1
410.2
397.0
388.9
383.5
B. 光譜儀
(部分內容摘譯自PASCO: “Instruction Manual and
Experiment Guide for the PASCO scientific Model SP-9268A -
STUDENT SPECTROMETER”)
光譜儀可以將各色光分開的原因,是利用「光柵」(grating)或是「稜鏡」(prism)的色散特性,將光束中各個不同波長的光偏折到不同的角度上。
本實驗所使用的光譜儀,其光路簡圖如圖一所示。將送入光譜儀進行測量的光束,由光源(light
source)出發,經過「準直器」(collimator)後成為一平行光束(parallel
beam)。此平行光束會以較小的發散角前進,使光束的強度比較不會因為行進距離而衰減。當此光束照射到光柵(或稜鏡)之類的「色散元件」(dispersion
element)之後,光束將依波長的差異而被偏折到特定角度。
在色散元件之後,有一個望遠鏡(telescope)可以收斂原來經過準直的平行光束。而準直器前方的「狹縫」(collimator
slit),會被觀察者的眼睛成像在視網膜之上。當要進行光束波長的測量時,則需要轉動望遠鏡的角度位置,使望遠鏡對準狹縫。然後利用光譜儀的角度位置,再進一步推算所對應之波長。望遠鏡是否已經對準,可以利用視窗內垂直方向的黑色細線(vertical
cross hair)來做為依據。
圖一
光譜儀的光路圖
光譜儀的照片如圖二所示。光束在進入光譜儀時,首先需要通過「狹縫」(collimator
slit)。此狹縫的位置在Slit plate的中央,其方向應該為上下的方向。此狹縫的寬度可以利用「Slit width
adjust
screw」來調整。原則上,狹縫寬度越細小,波長測量的精準度會比較高,可是通過的光強度會比較弱,較不好觀測。因為本實驗所使用的光源是一個細長狀的發光體,建議一開始的時候,可以嘗試移動整個光譜儀,直到進入的光束最亮最多的位置,再進行後續的調整。
光束在通過 collimator
之後,將照射到色散元件—光柵。光柵擺設的位置,以光柵可以容納全部的光束截面為原則。光柵平面的角度,必須垂直光束的行進方向。光柵下方的「Spectrometer
table」有三個旋鈕可以調整光柵的傾斜角度。光柵如果有傾斜的情形,可能會使後方的繞射無法維持水平,使 telescope
的對準動作產生困擾。Spectrometer talbe的高度,也可以下方支撐桿的伸長程度進行調整。
當光束通過色散元件之後,隨即進入「Telescope」。建議在光譜儀架設初期,先將「Eyepiece」內的黑色細線對準光束沒有被光柵偏折的透射部分。此部分即所謂之「中央亮帶」,或「第零階繞射的光點」。此時,「游標尺」(Vernier
scale)上的角度讀數,將為之後實驗的角度位置原點。黑色細線(vertical cross
hair)如果有傾斜,可嘗試旋轉「Eyepiece」的角度進行修正。如果狹縫的影像不夠清楚,可以利用Collimator或Telescope上的Focus
knob進行焦距的調整。
圖二
光譜儀
光譜儀上的角度游標尺,其精度為「1 minute of arc」( or 1/60
degree)。例如圖三的讀數為155°15’或是155 + 15
´ 1/60 度。
圖三
角度游標尺的刻度
如果光譜儀所測量到某個單色光束的角度為q,而所使用的光柵上的線條間隔為a,則該光束的波長為。m為繞射階數。若光柵為300
lines/mm,則
建議在zero
diffraction的位置兩側,都要進行繞射角度的測量。其角度位置應該是一樣的,可以利用此結果確認實驗設備的功能是否正常。 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實驗項目: |
A. 架設光譜儀與氫氣放電燈
B. 光譜測量
C. 蒲朗克常數的計算
本實驗在氫原子光譜中所測量到譜線波長,應該是非常接近 Bohr 對氫原子模型的假設。
(已知下列參數: ; ; )
D. 其他光源的光譜觀測
|
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參考資料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