普通物理實驗

GENERAL PHYSICS LABORATORY

 

Information

Experiments

Purpose

Rules

Contacts

Reference

 

latest update 2022/10/14

counter free


 
光的偏振性質
Polarization
 

學習目標:

  • 電磁波的偏振 / Polarization of electro-magnetic wave

  • 偏振片 / Polarizer

  • Malus’定律

  • 光強度的測量

  • 布魯斯特角 / Brewster Angle

實驗目的:

  1. 觀測線偏振光通過偏振片的穿透率變化,並推論光於偏振片內的傳遞模型。

  2. 觀測「垂直偏振」以及「平行偏振」兩種現偏振光,在不同的入射角之下,反射率的變化。觀察當入射角為「Brewster's Angle」時,平行偏振光的反射率將會下降至最低值。

原理:

一、Malus’定律

 

光是電磁波的一種,而電磁波的偏振方向,則是定義為電磁波的電場震盪方向。在真空中或者在均勻的介質當中,這樣的偏振方向是與電磁波的行進方向互相垂直的。如圖一(a),電磁波的行進方向是沿著 x 軸,而其偏振方向則為 y 軸的方向。表示偏振方向的方法,通常是在垂直於電磁波行進方向的平面上,以電場震盪方向與某個參考方向的夾角來表示。如圖(b),如果以 y 軸為參考方向的話,此電磁波的偏振角度為 0°。

圖一、(a) 電磁波的電場與磁場的關係。(b) 在垂直面上的震盪方向。(摘自Halliday:"Fundamentals of Physics")

 

不過,在自然界當中常見的光波(或者電磁波),其電場的偏振方向通常是充斥在每個角度上的。換句話來說,在同一道光束當中,是由許多角度方向的電場共同組成的,如圖二(a)。這樣的電磁波,其偏振特性被描述為「非偏振的」(unpolarized),例如太陽光、炙熱燈泡所發出的光等等。如果光束的電場只沿著單一角度進行震盪,則以偏振特性而言,這個光束的通常被稱為「線性偏振的光」(linear polarized light)。「線性偏振」的涵義,是以面對線性偏振光的行進方向來觀察時,隨著時間的演變,電場是在一條線的方向上進行往返震盪的,如圖一(b)。

圖二、(a) 非偏振光的電場震盪方向。(b) 任一個電場皆可以垂直的兩個分量來表示。(摘自Halliday:"Fundamentals of Physics")

 

如果以向量來解析的話,電磁波的電場方向可以看成是由「互相垂直」,而且頻率、波長相同的兩個電場分量所合成的。因此,如果要以兩個電場的「波」來表示一個「線性偏振波」,這兩個電場就必須是相位差為 0° 或 180° 的兩個波。但是當這兩個電場的相位差是其他角度時,所合成的電場方向將會隨著時間改變,而成為「橢圓偏振」(elliptic polarized)或者是「圓偏振」(circular polarized)的電磁波。

 

「偏振片」(polarizer)是經常運用來獲得「線性偏振光」的工具之一。這種元件可以對入射光束的電場進行選擇,僅讓特定偏振方向的光束通過,如圖三(a)。而與其垂直的偏振光束,則可能被吸收或者引導到其他的方向。這樣的元件也有數種不同構造,分別應用了不同的設計原理,以適合不同的使用需求。圖三(b)為常見之偏振片產品,也是本實驗所使用的偏振片種類。於圖三(a)中的Polarizing sheet,其中垂直方向的線條代表可以通過的電場震盪方向。

圖三、  (a) 非偏振光通過偏振片(polarizing sheet)之後的偏振方向。(摘自Halliday:"Fundamentals of Physics") (b) 常見之偏振片產品。(摘自Newport)

 

如圖四,有一道非偏振光(un-polarized light)依序通過兩片偏振片。每個偏振片可以讓電場通過的偏振方向,即為圖中「穿透軸」(Transmission axis)所指的方向。這兩個偏振片的穿透軸方向,是互相有一個夾角q

 

如前所述,非偏振光在通過第一個偏振片之後,會先成為一束「線性偏振光」。假設在通過第一個偏振片之後的電場振幅為。而第二片偏振片的穿透軸方向,因為與入射光的偏振方向有一夾角q,最後通過的電場振幅將成為

 

而光束的亮暗程度,是與光束的功率密度相關的;也就是在單位時間、單位面積之下,光束(或者電磁波)所傳遞的功率。電磁波所傳遞的功率是以 Poynting Vector : 來描述的。在實際的實驗當中所測量到的光強度,為Poynting Vector在時間上的平均值,或為。通常稱為此光束的強度(Intensity)。

 

因此,通過第一個偏振片之後,光束的強度即為 。而在通過第二片夾角為q 的偏振片之後,其光束的強度則成為。或者為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。    (1)

此式,即為 Malus' 定律。

 

、Brewster's angle

 

光波是電磁波的一種,而電磁波的偏振方向,則是定義為其電場之振盪方向。當光波前進時,電場的偏振方向可能為垂直光行進方向的任一角度。通常我們用兩個相互垂直之分量,來定義其偏振方向。這兩個分量為:

         :電場振盪方向平行入射面(紅線)

         :電場振盪方向垂直入射面(藍點)

「入射面」則是入射線、反射線與法線所構成之平面,如圖五(a)所示。

 

 

當光波由折射率之介質入射至折射率為之介質表面,水平偏振光與垂直偏振光的反射係數是不太一樣的。如果= 1、=1.5,隨著入射角之變化,兩種偏振光之反射率變化會如圖五(b)所示。

 

圖五(b) 之橫軸表示入射光波之入射角度,縱軸表示其反射率。當入射角逐漸增大至Brewster's angle 時,水平偏振光之反射率為 0。此時,反射光僅有垂直於入射面之電場方向(藍點),而沒有平行偏振之電場方向 (紅線),如圖五(c) 所示。換言之,此反射光為線性偏振光。

 

另一個有趣的現象,是在這個入射角為時,反射線恰會與折射線相互垂直。

 

實驗項目:

A. 架設實驗裝置

  • 整個實驗的架設,可參考圖六之照片。

 

B. 測量各元件的偏振特性

  • 實驗中所使用的半導體雷射、偏振片等,分別有其特定的偏振角度。
    角度固定的偏振片有兩片,「偏振片I」與「偏振片II」,各有其偏振之方向。
    半導體雷射所輸出的光束,則有某個偏振方向的較強的特性。

  • 請利用角度可以改變的偏振片「偏振片III」(直徑為2.5公分),利用其支架上的角度刻度(如圖九),分別測量並記錄兩片偏振片的穿透軸方向。

C. 三片偏振片的系統

  • 將B部分實驗所使用的「偏振片I」與「偏振片II」,置放於雷射光源與偵光器之間。「偏振片I」與「偏振片II」的穿透軸角度大約相差90°,因此偵光器所測得的光強度數值應該是很小的。本部分的實驗,請再將角度可以改變的「偏振片III」,放置於「偏振片I」與「偏振片II」之間。改變偏振片III的角度,觀察並紀錄偵光器所測得的光強度變化。

D. 應力檢視

  • 實驗架設如下圖

光源可以是:LCD螢幕、太陽光、手電筒、或者日光燈等等。

待測物放置於 polarizer 與 analyzer 之間。

待測物是必須要能透光的。例如壓克力片、眼鏡、玻璃等等。

  • 直接以肉眼在 analyzer 之後觀察,也可以用相機拍攝記錄。
    ※ 請特別留意:千萬別用雷射當作此實驗之光源 !! 因為雷射光束的功率密度較高,是會對眼睛造成傷害的。

 

參考資料: